首页
在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2023-02-17 14:36:14
来源:
县政府办
阅读数:
190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要求,我就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推进及2023年计划作简要总结及安排部署。

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总体要求,聚焦“五大振兴”,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坚守底线思维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抓好返贫监测。严格落实“一基金、一办法、两保险”防贫返贫长效机制,紧盯重点人群,压紧压实责任,实行月动态监测排查制,推送返贫致贫风险线索918条,梳理重点人群3354户14615人,排查走访9249户44051人(其中脱贫户2076户9746人、监测户58户245人,排查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县新增监测对象28户120人,共有监测户67户277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3户85人;边缘易致贫户22户10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2户88人),已消除风险28户113人,其余未消除风险39户164人均有序稳控。二是抓实兜底保障。 实施农村低保、特困对象、孤儿动态管理,全覆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2056.1312万元。三是强化后续帮扶。调整充实县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印发相关文件,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发展种养业、打造观景民宿、组建劳务公司、开发公益性岗位、在全州首建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等方式,不断拓展搬迁群众收入来源,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四是抓实稳岗就业。开发公益岗位1550个,兑现稳岗返还补贴11.65万元,稳定就业岗位451人;累计认定就业帮扶基地12家,带动脱贫劳动力159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充分依托川藏铁路、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吸纳本地农牧民群众务工就业,实现参工参建16768人次,增收300余万元,参建机具13380台次;通过输转、创业、就业等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2期,培养技能合格人才1079人次。

(二)坚持力度不减,狠抓政策落实。一是优化政策衔接。建立完善“1+1+N”衔接政策体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系列方案、意见、办法50余个。二是抓实教育帮扶。出台《二十条指导意见》,保障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实施“双巴金鹏圆梦”“优秀大学生奖励”等激励机制,2022年兑现各类补助资金1040.8825万元;出台《巴塘县控辍保学“八项规定”》,实行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加强师德师风整治,严格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三是抓实健康帮扶。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巴塘2030”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各类健康帮扶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异地就医结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等政策,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达100%,监测对象参保率达100%,贫困患者个人支付控制在政策要求范围内。深入推进医改、分级诊疗、远程会诊,门诊治疗、住院治疗人数逐年上升5%,转诊率同比下降40%。双巴医联体深度合作,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重传防治;大病救治等工作,有效解决农牧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四是抓实住房安全。全面加强了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质量监管,出台《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方案及动态监测机制》,施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完成全国第一次房屋建筑风险普查,共调查采集数据34147条,面积达424.892万平方米。五是抓实饮水安全。全面采取“望闻问尝”方式,逐村、逐户、逐项目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选聘123名公益性水利巡管员,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护,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六是着力基础提升。投资3295.51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6个。打造“交邮通”多功能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全面压实路长制,完成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全州率先实现通乡、通村、通户全覆盖;全面消除了无电户,主城区5G全覆盖、全县4G全覆盖。

(三)聚焦“五大振兴”,推动全面发展一是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加力推进水电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34.19亿元,苏洼龙电站2、3、4号机组相继并网发电,拉哇电站完成大坝上、下游围堰施工,巴塘电站加快建设,昌波有望年内核准。持续壮大“八大农业基地”,果蔬肉药蜜协同互补发展,20多种农特产品走向云端,销售农特产品1251万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与2家农业龙头企业达成投资协议,培育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32个、家庭农场48家。启动措拉德达生态商旅融合片区、夏邛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中咱绿色产业片区、波密融合产业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着力加快景区建设,措普沟景区成功创建4A,中咱桃花谷、夏邛古镇挂牌3A,格木草原评为“省十大最美草原”。截至目前接待游客8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1亿元。2022年,我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本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的增速6.5%,较全省6.2%的增速高于0.3%,两个增速的任务已达标。二是以人才振兴为关键依托援建力量,结对部门4个、医院9家、学校5所,企业和社会组织13个,选派的党政干部、专业人才、驻村干部等66名援巴干部与本地干部结成“传帮带”对子,共7学共建促提升。聚焦种养殖大户、返乡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4类群体,发挥技能特长,分类建立带富小组,厚植人才优势。三是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目标,投入230万元,科学规划“1+17+92+N”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依托信息化网络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创新启动“盛喜梅朵”村史馆试点建设。整合青年之家、社工服务中心、非遗传习所等阵地资源,打造“幸福之花”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第二课堂、文化传承等活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2个、州级文明村镇24个、县级文明村镇 71个、州级“书香家庭”3户、文明家庭26户、最美家庭 6户、“十星级文明户”35户。四是以生态振兴为基础。研究出台《三年农村污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乡村振兴“双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五彩巴塘·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实施“全域无垃圾”“厕所革命”等五大行动,建成垃圾收集池161个、公共厕所112座。以“美丽家园”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压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保护与治理并重,乡村更美丽、更宜居。五是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创新出台《驻村帮扶工作七必须》,配套工作经费900余万元,选优配强49个贫困村,16个省级重点帮扶村63名第一书记和140名驻村工作队员。稳步推进9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成立联合党支部,“桃源地坞”“桃蹊甲英”集中安置点成为全州扶贫新村的典范工程。

二、关于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衔接工作开展中重部署轻落实,工作抓而不细,部分工作停留在面上,没有认真做好督导跟踪。二是衔接工作涵盖面广、牵涉部门多,是一项常态和系统的工作,各部门、各乡镇没有形成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三是我县衔接资金项目库储备规模不足、质量不高。

三、关于下步工作部署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202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提升乡村振兴质效的总牵引,切实有效推进全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系统性谋划部署。结合省委第六巡视组反馈问题、省级调研反馈情况,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以问题短板为切入,理清思路、把握关键、聚焦底线、增收、产业等重点难点,系统推进、精准发力。按照“三个阶段”推动总体工作,第一阶段全面摸清底数,由县衔领办统筹,组织各行业部门全方位梳理我县资金项目资产底数,掌握各项工作基本情况;第二阶段着力补齐短板,根据摸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今年推进衔接工作的重点任务、主攻方向,在常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着重解决短板问题;第三阶段做好绩效管理,通过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工作有计划、落实有质效。

二是机制化推进工作。一要实行工作清单制。通过梳理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部门,把工作任务书、时间表、线路图和主体责任转化为工作清单,全面提升对衔接工作的把控度。二要建立挂图作战机制。针对前期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和推进滞后的问题,把所有项目按实施阶段、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梳理,并挂图上墙,以便实时督导。三要建立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机制。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科学评估。

  三是探索式创新增效。探索实施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力量赋能乡村振兴行动,以五大振兴为切入口,通过外引内培,构建一套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力量有效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体系,通过建立一个乡村人力资源数据库、举办一次乡村振兴创投项目大赛、培育孵化一批本土乡村产业市场主体、盘活一批乡村闲置资产、打造一个省级易地搬迁后扶样板村、输出一系列乡村振兴品牌项目,提升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贡献度。

四是严标准督促落实。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每月定期开展督查,督查结果纳入“红黑榜”机制,与干部的“面子”“位子”“票子”挂钩;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研判总结会,复盘该季度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